大碗茶百科
大碗茶百科

普洱市景东县花山乡 普洱市景东县花山乡天气预报

0

普洱市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59亩,人均耕地1.5亩,林地2,00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核桃种植面积200亩,养殖业方面发展猪100头、牛50头、羊100只。

山寨垂青史 花山怀英豪

——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地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第14次常委会议召开,因为会址毗邻战略要塞花山寨,这次会议史称“花山寨会议”,会议决定,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长征。

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报业全媒体

本报通讯员 盛鹏

7月18日,出光山县城往西南,沿着新修的X008线前行至X022线,遥看小潢河畔绿浪翻滚,鲜亮小村星点错落,不觉间掠过十余公里山水画廊,已到达文殊乡花山村周洼村民组。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第14次常委会议在这里召开。因为这里毗邻战略要塞花山寨,这次会议史称“花山寨会议”。

会议决定: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实行长征),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留下一部分武装再组建红二十八军,由高敬亭统一指挥,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周洼不大,扇子山将其三面环绕,南依互为犄角的犁铧山和神磨石岭(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将其改称“红军山”和“长征岭”)。山上绿树繁茂,村前水塘清可见底,塘沿茂林修竹,把十余幢古旧民居映衬得越发沧桑。当年徐海东为纪念牺牲的红军将士,命人栽下的几株竹子早已成林,村民砌埂护竹形成竹园并称之为“海东竹园”。

“红军墙”前,红二十五军 6 位红军将领的塑像。刘宏冰 摄

绕过竹林,豁然开朗,后来修建的高大的“红军墙”前,鲜红的红二十五军军旗招展、党徽闪耀,旗下挺立着徐宝珊、吴焕先、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和程子华等6位红军将领的塑像。

走进保存完好的土坯瓦房,墙上挂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暨各种有关花山寨会议的史料简介。85年前红军将士们惊心动魄的往事,随着文殊乡文化站站长从平的精彩讲述,鲜活再现。

跟随从平依次走过挂着“红二十五军保卫处”“红军指挥部”的土坯房,来到当年的花山寨会址,一样的土坯墙,一样的灰瓦顶,房内恢复成当年的模样,当时开会时用的桌凳、脸盆、茶具等用品犹存。

从平说,花山寨会议旧址,包括周洼会址、红军将领旧居群、警戒部队驻防的花山寨和花山湖。徐海东曾登上东北方向的花山寨山顶察看地形,在四周路口设下哨卡。与花山寨遥相呼应的红军山、长征岭等几座小山上都修筑了防御工事,安排了瞭望哨。

“这里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地已经载入史册。花山寨会议,是红二十五军前途和命运的转折点,是红二十五军走向战略胜利的新起点。”自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詹军自豪地说,“红二十五军长征亲历者和当今的党史研究者都认为: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北上抗日;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和壮大。”

花山苍翠,青史留名。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率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担当“先遣队”的历史使命。留下的部分武装也重建为红二十八军,英勇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发展壮大到3000余人,直至1938年,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红心永向党 何惧前路险

河南日报客户端

“当年红军将士根本不在乎职位待遇,他们只讲对党忠诚,比的是牺牲奉献。”

7月18日,站在“红军墙”6位红军将领塑像前,光山县文殊乡文化站站长从平讲述了当年徐海东主动让贤的故事。

花山寨会议上,传达了程子华带来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后,鄂豫皖省委决定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徐海东会前了解到程子华是黄埔军校毕业,又在中央苏区担任师长,军事能力强,便主动提出由程子华接替他担任军长,自己任副军长。参加会议的省委其他领导一致同意了他的建议。

会后,郑位三向程子华传达省委决定。程子华却说,中央派他来是当参谋长的,请转告省委,他不当军长。郑位三带回程子华的意见后,省委书记徐宝珊说,会议已作决定,不再改变。程子华便服从了决定。

沿“红军墙”后山石阶登上扇子山,山坡上安葬着红74师政委姚志修、红224团政委胡柱先等8位烈士,他们在斛山寨战斗中身负重伤,因缺医少药牺牲在此。

文殊乡花山村82岁的王茂贵老人,自1958年退伍回乡后,就在这里义务担任解说员、看守红军墓。“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没有当年红军的拼搏和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坐在墓碑前,老人给我们讲述起匡占华带着自家7个子弟一起参加红军的故事。

匡占华是附近杜槐村匡家湾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11月10日,随红二十五军来到花山寨,夜晚请假回去探亲,才知道家已被敌人烧毁,父母早已离世,年仅12岁的弟弟书华跟着三叔一家生活。

占华回来了!消息传开,穷苦的同族人都聚集过来。当听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专为穷人打天下时,堂弟永寿、立华、永起、永来、永宗,还有堂侄匡造毛,以及弟弟书华,无论如何都要跟着他一起参加红军。

部队最终批准了6位青年参加红军的请求。书华年龄太小,当不了红军,可他哭闹着不肯离开,红军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最后,只好让他跟着哥哥和炊事班一起行动。书华成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有名的“红小鬼”,并胜利到达陕北,匡永宗在桐柏作战时被打散,后辗转回到家乡,其余6个匡家子弟都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为了纪念他们,后来在这8位烈士墓旁,为匡占华立了座衣冠冢。”王茂贵说,“要让后人知道:红军铁心跟党走,再苦再难也不怕。”

初心永不忘 使命扛在肩

河南日报客户端

出周洼村民组向右百余步,就是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利用省委组织部下拨革命老区的特别党费,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建起的红军饭店和土特产商店。

花山寨厅、让贤厅、红军厅、先锋厅、会师厅……以红色元素符号命名的餐厅,让人耳目一新。就连烹饪美食佳肴的后厨,也成了“炊事班”。随意推开一扇屋门,只见墙上挂着特意制作的牌匾,或是花山寨会议有关的史料,或是当地流传的红军故事,或是曾经参加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将军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承包红军饭店的村民王海燕说,“俺们花山村的男女老幼,都明白这个道理。”

“当年红二十五军到达花山寨时,这里只有山间小路,穷苦人住的都是土坯茅草屋……”7月18日,陪着一起过来的王茂贵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水泥路修到家家大门口,乡亲们住的都是小洋楼,山上长着茶叶油茶中药材,地里种着水稻小麦花木果,不少能干的老乡,还办起了农林专业合作社,开起了农家乐,这日子是越过越舒坦。”

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詹军介绍,县里以花山寨会议旧址为依托,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红色旅游,红军饭店只是筹建项目之一。周洼古村落群已获得2019年省级传统村落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修缮旧居、完善布展、整治环境、修建花山寨会议纪念碑,与花山寨会议旧址有关的红色旅游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说话间,村民袁长莲找了过来。近年来,她和丈夫回乡创业,听说如今花山寨正在搞红色旅游,她就想开办一个土特产公司,今天特意找来是想听听负责帮扶花山村的文殊乡文化站站长从平的意见。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着红军墙上镌刻的三行红底金字,从平告诉袁长莲,“放心吧,在党的领导下,花山寨永放光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