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百科
大碗茶百科

普洱生茶07年(普洱生茶存放时间越长越好吗)

0

普洱生茶07年的,今年已经过了十年了,还是一样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所以茶叶的品质没有变化,反而越来越好了。这款茶的外形条索紧密,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是一款非常适合老白茶的茶品。如果你喜欢喝茶,不妨试试试这款老白茶。不仅口感好,而且价格实惠,一年四季都可以喝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碎银子。(普洱熟茶名)

碎:形态,外表,尺度。

银子:贵金属,珍稀,流通,货币。

历史上,砖茶因为规格统一,在西北牧区充当过以物易物的原始货币职能。现在的碎银子是纯讲故事。

中国茶叶,一般以地名+茶名,或地名+形态名,如黄山毛峰,如福州花茶。

创意名——碎银子,是主动蹭了贵金属的属性,以暗示的方法,暗喻此茶稀缺和珍贵的意象,典型中国人玩小聪明的把戏。

本人20年前,也给一款茉莉花茶创意了“黑金子”的美名——为了博眼球。黑金子——碎银子,异曲同工,意象为珍贵,让喝茶者有足够的面子,一听茶叶名字就值钱,高、大、上。

2,茶化石(普洱熟茶名)

化石:古老,珍稀。

暗示时间久远和稀缺——陈年+稀缺的浓缩表达,意象稀缺,化石级别的越陈越香。

此二货茶名,是伪概念——普洱熟茶的衍生物。

历史如果真实记录,几百年以后,后世子孙看到此二货茶叶,他们会惊呆!

所有茶叶名都是假名字,为了方便称呼和识别(同人名),分类和交流的需要而人为定义的指号、名号。

茶叶本体名——人类嗜饮的树叶形态;或者含生物碱的树叶,外化为某物。

熟茶在香港成为主流,是因为酒楼是卖茶的主力,香港为何不在茶楼卖茶而在酒楼?寸土寸金的茶楼,多数人消费不起。(酒楼喝茶消费量最大)

酒楼为什么选择普洱熟茶?

1,超级耐泡,价格低廉。

2,祛湿,滑口,“药”是重点,减肥、降脂、养胃……(鼓吹)

酒楼的茶水收入,其实不是依靠茶叶,而是依赖茶位费。认为普洱茶流行,是港人长寿的原因之一,纯属误解,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在酒楼饮茶,熟茶最终成为主流消费,罪魁祸首之一是——香港公屋计划,相当部分港人住房没有客厅。酒楼承担了公共客厅的职能——潜在的社交需求,必然产生的市场行为。

茶位费是酒楼地租转移给了茶客。喝茶,或者吃饭+喝茶,需要额外支付茶位费。人多地少是香港的主要矛盾,茶位费的本质是地租转移。

香港陈茶的畸形产物——熟茶,到了大陆,继续畸形化发展,衍生出了老茶头,碎银子,茶化石,这几个烂货。

“香港陈茶”(普洱茶)的小结论:

1喝的茶,垃圾化趋势(低质低价)

2炒的茶,金融化趋势(高价,炒)

二者都遵循利益最大化。

香港和大陆,在普洱茶发展轨迹上,几乎一致。金融茶会逐步消失(庞氏骗局的后继者越来越少),品饮的普洱茶会逐步垃圾化。此判定我很自信,甚至有些已经成为现实。古树茶现在无论多么风光,最终会被打回原形,立此存照!

香港既没有茶园,又没有茶叶初级加工厂,而产生的熟茶工艺和熟茶贸易,这本身就值得高度怀疑,严重打问号❓

广东熟茶,确实在1960年代以前就加工生产了,但依然是为了出口香港,并且是按照港商的外贸标准加工的。

所以,现代熟茶源于香港,是可信的。

古树茶的真正产生,毫无演化的逻辑序列,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伪概念,模仿抄袭乌龙茶的岩茶和洲茶,在07年普洱茶崩盘之后,重点推出来的故事茶,概念为假!

真——伪(纯概念)

真——是不是。

伪——无是非,无对错。

举个例子,缠足真实存在近千年。

缠足是伪。

无论女孩四岁缠足,还是五岁裹脚,一切缠足知识,一切缠足专家,一切缠足理论,哪怕说的天花乱坠,必假。即便最终演化出标杆——三寸金莲,仍然是丑陋、畸形。

因缠足本身是伪,在伪概念之下,所有争论毫无意义,如下1和2,毫无意义。

1是和非——缠足为是,天足为非

2对和错——四岁缠足为对,还是五岁裹脚为错,三寸金莲为对或错。

普洱茶,

生和熟分类——伪(熟茶是香港陈茶)

古树和台地分类——伪。

1生茶,即产自云南的晒青绿茶,而无论任何绿茶,无越陈越香之说。

2生茶,从始至终都在鼓吹越陈越香,这就不是绿茶,而成了标准黑茶概念。

3生茶如果定义为黑茶,却无渥堆后发酵的工艺,而是标准的绿茶制作工艺,继续自我矛盾。

4无论黑茶或者绿茶,从来没有古树和台地分类。绿茶没有这样分的,黑茶也没有这样分的。古树——台地,是虚构的分类。

生茶,是绿茶又是黑茶,非绿茶又非黑茶,非神非鬼,不男不女的怪物。

把晒青绿茶归到绿茶类——滇绿,是正确的表述,但无法炒作。

所以又把晒青绿茶,吹牛B成了越陈越香,故意模糊了绿茶属性。

一切炒作,由此开始——越陈越香。

因为开端鼓吹——越陈越香,最终才有金融茶的产生,才有两次普洱茶崩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