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百科
大碗茶百科

茶具备具线条图(茶具有什么造型)

0

茶具备具线条图案,并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这种玻璃茶具的特点是:色彩丰富,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光泽柔和,耐冲泡,不变色,不发霉,保温性能好,使使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饮用。玻璃茶具是一种新型的高档茶具,它不仅具有普通茶具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人们在选购玻璃茶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外观,玻璃茶具的外观应光洁明亮,无裂纹、气泡、杂质等缺陷。

人不能闲,一闲就刷视频、看直播,然后忍不住剁手,买买买。

小白看得最多的当然是茶。

看茶之外,我发现了杯具的好处。

各种杯子,美轮美奂,即便不用来喝茶,单单摆在桌上,看看也很美好。

压手杯

杯型:杯口平坦而外撇,杯腹近乎垂直,自下腹处内收,圈足。

造型端庄大气,稳重不失灵巧。

入手有微微的沉重之感,握于掌中,撇口正好压住手指,故名压手杯。

比一般茶杯稍大,盛汤量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握感舒适,稳贴合手,适合日常喝茶。

压手杯,以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经典,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开创了在瓷器上书写皇帝年号的先河。因为稳重典雅,实用性高,历朝都争相仿制。

建盏

建盏,造型多样,建窑烧制黑釉瓷的总称。

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是宋代斗茶的首选茶具,用盏壁的黑,衬托茶汤的白。

曜变建盏是其中的极品,烧制难度极大,完整传世的仅有三件,均藏于日本,被日本文化厅认定为国宝,中国仅在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过一件残件。

宋代以后,曜变建盏烧造工艺失传,成为陶瓷史上的不解之谜。

现代的复原工艺,依然无法做到完美复原。

马蹄杯

杯型:敞口,斜削腹,内凹小平底。倒扣去看,形似马蹄。

马蹄杯,杯壁线条弧度优美,造型稳重而别致。

它流行于明清时期,明代成化、嘉靖、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烧制的数量最多。

铃铛杯

杯型:形似倒放的铃铛

铃铛杯,也叫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明清时期比较流行。

方便手指拿捏,但杯底太小,容易倾倒泼洒茶汤,触碰时要稳。

鸡心杯

杯型: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形如鸡心

鸡心杯流行于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

斗笠杯

杯型:口大,底小,杯壁斜直,形如倒放的尖顶斗笠

造型简洁挺拔,线条极具几何美感,雅致非常,深受宋人喜爱。

大的叫斗笠碗,小的叫斗笠杯。杯底较小,容易翻倒,但美就够了。

几何杯

杯型:杯口呈多边形,有四方形,形似粮斗,称为方斗杯,还有五方、六方、八方杯。

几何造型,稳重挺拔,棱角清爽,在一众圆润的杯型中,分外惹眼。

圆融杯

杯型:杯肚外鼓,杯口内收。

稳重圆润,聚香拢味。

花口杯

杯型:杯口形如花瓣,有葵口杯、荷瓣杯、菊瓣杯等。

造型新颖别致。

直筒杯

杯型:杯身笔直,形如圆筒。

器型简约,干脆利落。

修长的直筒杯,方便闻香。

高足杯

杯型:杯足高举,特征明显。

高足杯是我国典型的陶瓷器物,历代都有烧制,造型不一,元代尤其流行。

卧足杯

杯型:杯底内凹,无圈足。

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流行于明清时期。最知名的卧足杯是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1999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2917万港币的天价,刷新了我国古代瓷器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

2014年,再次刷新了记录,拍出了2.8124亿港元的天价。复刻品在网上卖得很好。

折腰杯

杯型:腰身收缩如折

大的叫折腰碗,小的叫折腰杯。

折腰,屈身事人的意思,这里取其反意,寓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高洁或隐逸的精神。

耳杯

杯型:杯沿有小耳朵,方便端起。

耳杯,古称羽觞,一种盛酒器具,两侧有半月形双耳,造型多样,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历史剧里常能看到,双手端起,姿态郑重。

竹节杯

杯型:杯身如竹节

竹是四君子之一,既能表现君子的崇高品格,又能体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

以竹节入杯,自带一种清雅气质。

有人囤茶叶,有人囤茶具,这我能理解,有些不喝茶的人也囤茶具,还满满摆一架子!

以前想不通,看了这么些杯子,我渐渐明白了,他们收藏的岂止是茶具,更是视觉之美。

石鼎煮春茶,瑶杯斟紫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