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百科
大碗茶百科

怎么看碧螺红茶的好坏(古树红茶怎么看好坏)

0

怎么看碧螺红茶的好坏?碧螺红茶是一种新型绿茶,属于乌龙茶类,因外形似螺而得名。碧螺红茶的特点是香气浓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成成朵。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因其形似螺壳,色泽翠绿,冲泡后叶片舒展,芽叶连枝,宛如碧螺浮水,故得名。碧螺春茶汤清澈碧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回味无穷。

在我国茶界,打着“大师”旗号招摇撞骗的层出不穷,更有不少所谓大师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居。

其实,我国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其中,传统茶类中,国家非遗传承人仅有区区25人,以后再有茶界大师自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话,您可要擦亮眼睛哦~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叶启桐

叶启桐,福建周宁人。他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武夷茶事业,只要提到武夷岩茶,自然就会想到叶启桐。2004年和2006年,他两次主持制作“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2006年,获得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陈德华

陈德华,福建长乐人,被誉为大红袍之父,2020年辞世。

1985年,陈德华首推大红袍小包装,大红袍从此走进千家万户,进而大大提升了知名度。2006年被授予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 ——王秀兰

王秀兰,从事茶叶行业近四十年。1992年任张一元总经理,着手改革后,很快恢复了张一元茉莉花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传统特色。2007年,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成为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花茶项目,王秀兰成为该项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孙丹威

孙丹威,1997年任吴裕泰总经理职务,任职后提出了发展连锁,振兴老字号的创新思路,使百年老店重获新生,荣获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陈成忠

陈成忠,福建福州人,唯一的花茶手工标准样制作人,多次参加全国烘青绿茶、茉莉花茶级型标准样的确认会议。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杨继昌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满觉陇村,从事西湖龙井茶炒制。上世纪的1988年和1989年,杨继昌连续两年夺得西湖龙井评比第一名。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谢四十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8年,**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山毛峰绿茶制作工艺名列其中。

谢氏“永庆堂”第49代传人谢四十,于2009年6月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人,这在黄山毛峰茶制作工艺领域尚属第一人,是黄山毛峰第一人。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方继凡

方继凡,太平猴魁研制人之一方先柜的第四代传人,从小跟随父亲方平荣学习制茶技艺。曾编制和两度修订太平猴魁国家标准,编制太平猴魁工艺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太平猴魁制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1月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工艺(六安瓜片)——储昭伟

储昭伟从记事起跟随祖父、叔叔及张氏亲友等从事六安瓜片茶园管理和采摘、炒制等。曾主持制定了《六安瓜片茶企业标准》《六安瓜片制作工艺标准》等,使六安瓜片自创制以来,第一次有了六安瓜片生产、加工、营销标准。荣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工艺(六安瓜片)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施跃文

施跃文,出生于“茶王”世家,曾祖辈因采制碧螺春进贡朝廷而被称为“碧螺老人”,其祖母周瑞娟曾亲手为**炒茶。

在传承碧螺春茶炒茶技艺的基础上,施跃文以新方法制作碧螺红茶以及桂花味红茶。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郑福年

郑福年,浙江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从16岁开始做茶,几十年来,他熟练掌握了现代紫笋茶的制作技艺,还潜心研究和恢复古代特别是唐代时期茶饼制作、创新蒸清紫笋(散型)工艺。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廖永传

廖永传,自幼从父母学到擂茶制作技艺,谱系清晰。能够熟练掌握擂茶的制作技艺。他制作的擂茶不仅效率高而且口感好。廖永传利用掌握的药理知识,根据不同季节,加入不同的擂茶配料,来提高擂茶的保健效果。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方根民

方根民,师从祖辈,谱系清晰。他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精选高山茶的原料,创制的“丫玉茶”具有“形美、香高、汤碧、味醇”的特点,并形成独特的品质风格。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周祖宏

周祖宏,自幼开始跟随其父周继明学习采茶、种茶、制茶技艺。1998年夺得杭州国际茶博览会金奖;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民间(制茶)工艺美术大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杨胜伟

1956年,杨胜伟考入当时的恩施农校,学的就是茶叶专业。1972年,《恩施玉露生产技术》面世。2014年,杨胜伟又写成《恩施玉露》专著,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概念和“偶数法则”,确立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规范了操作技术规程,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张子全

张子全,男,布依族,贵州省都匀市人,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王昶

安徽祁门红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曾被赞为“无价之宝”,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

王昶十四岁就被父亲送到乡茶厂做茶,做茶、评茶差不多40年了。作为首位国家级祁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昶正团结带领着祁红业界的同仁们,让口口相传了150年的“祁门香”再次香飘世界。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 ——张成仁

张成仁生在滇红茶乡,长在滇红茶乡,又一直从事滇红集团茶叶初制加工、茶叶产品研发、茶树栽培种植管理的研究工作,潜心研究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魏月德

魏月德,铁观音始祖魏荫第九代孙。自小由父辈传教茶作技艺,14岁开始开山种茶。2005年,荣获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西安市铁观音茶王赛金奖。2008年,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魏荫后人魏月德被公布为该技艺的两名传承人之一。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王文礼

王文礼,福建安溪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甘玉祥

甘玉祥先生出生于边茶(又叫边销茶、砖茶、俗称粗茶)世家,经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将边茶长期以来永不改变的两个品种——康砖和金尖,在短短的四年内增加到了50余种,并将“边茶”改名为“藏茶”,提出“藏茶汉饮、边茶内销、粗茶细作”的发展战略思路,“藏茶”也成为雅安城市一张新名片。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李胜夫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化人,李胜夫从事黑茶生产35年,长期从事安化黑茶的审评检验。他任安化县永泰福茶号厂长后,恢复千两茶生产,多次将千两茶制作技艺带入全国大型展会。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刘杏益

刘杏益,师从陈先敬、周铁安两位师傅。他三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茯砖茶的生产一线,制作的益阳手筑茯砖茶技艺精湛,是茯砖茶的制作技术的带头人,确保了茯砖茶制作技艺的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

韦洁群,18岁入行,40年制茶,韦女士守护并传承着传统农家六堡手工技艺,坚持“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在如今浮躁的制茶市场中,似一股清泉,坚守农家本味、彰扬六堡个性。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梅相靖

梅相靖出生在茶业世家,祖居点头柏柳村地处东海之滨,是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的原产地,号称“中国白茶第一村”。

其祖父梅伯珍毕生研究白茶制作技术,将福鼎白茶推向世界各国,在茶商界有“梅占魁”之尊称。梅相靖是梅伯珍第三代嫡传,自小跟从父辈学习制造各茶叶品种,2012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