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百科
大碗茶百科

耿马县农户生产茶叶吗?

0

耿马县农户生产茶叶吗?”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宋乡曼嘎村村民李某来到勐宋乡勐宋派出所,向民警反映自家茶园被盗的情况。原来,李某在勐勐宋乡勐宋镇曼嘎村种植了一片茶园,今年春茶开采后,他发现茶园里的茶叶长势不好,于是就想着把茶园里的茶叶卖掉,可是卖不出去,心里非常着着急。了解情况后,勐宋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了当地茶农,帮助他解决了难题。“谢谢你们,我这茶叶卖不出去,真是急死了。

一、临沧西部哪几个县?

1.临翔区

临翔区,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

临翔有“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之誉,是亚洲第一大锗金属矿区,探明锗煤储量1390 万吨,占世界储量的六分之一、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

2.凤庆县

凤庆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3335平方千米。

凤庆县,又称为蒲门,是世界滇红之乡。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境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王,有茶园30万亩。

3.云县

云县,云南省临沧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地区及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云县是临沧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云南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

4.永德县

永德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土佛。

永德县是滇缅边境传统通道,中国南药诃子主产地,云南芒果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县,省级茶叶、畜牧、商品粮、玉米制种基地,云南省天然旅游风景区。

5.镇康县

镇康县隶属于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面积2642平方公里。境内景点有“一洞跨两国”南伞跨国溶洞、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等。

自治县

6.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全县面积2165.03平方公里。

双江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是中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

7.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面积3837平方公里,是临沧乃至昆明通往缅甸仰光以及印度洋缅甸海岸的皎漂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耿马南汀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澜沧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石佛洞新石器文化遗址、孟定洞景佛寺等。

8.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面积2445.2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二、以佤邦现在的发展速度,十年后会不会成为中缅边境最繁华的地方?

优质答案1:

缅甸的佤族居住在金三角缅甸掸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西南部边境接壤。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缅甸萨尔温江和中缅边界界河南卡江之间的纵山峻岭地带。佤原意为“住在山巅的人”,佤族的村寨一般建在山巅的云海之中,茫茫云海仿佛把佤族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隔绝开来,千百年来,佤族长期停滞在原始部落社会。佤族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这是这一地区最古老的民族,属于濮系统,称呼为“哈刺”、“古刺”、“哈瓦”、“卡瓦”等。据清朝和民国的记载,“卡瓦”分为“熟卡”和“生卡”,“生卡”也称“野卡瓦”,即保留猎头祭谷原始习俗的佤族。“熟卡”即接受了中国汉族、拉祜族、傣族等影响,社会生产和社会习俗有所变化的佤族。中缅边境地区的佤族,历史上与中国边境的地方民族政权和内地封建中央皇朝都有联系,汉语和汉字是中缅边境佤族地区民族共同通用的语言和文字。现代民族学把佤族列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 缅甸封建时代,靠近萨尔温江以西接近平原地区的少数佤族与缅甸王朝的关系较为密切。十九世纪中叶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其势力扩张到萨尔温江以东的佤族地区,对殖民地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在佤族地区建立过佤邦“WA.STATE”。二十世纪中叶缅甸独立后,由于缅甸政府内大缅族主义抬头,又因交通不便与缅甸的本土联系较少,处于自我封闭,自我管理的原始自然状况,大多数佤族部落没有统一,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整体的力量等其他的种种原因,佤族要求成立佤邦的要求没有实现,佤族地区仍然是三不管地区,原始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猎头的社会习俗没有改变。 1969年缅共应部分佤族民族武装的要求,进入该地进行武装革命,结束了佤族的原始部落时代,统一了佤族地区,建立了中央根据地,使缅甸佤族地区前进了一大步,为缅甸佤族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缅共时代,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毒品种植经济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缅甸佤族武装在1989年4月17日脱离缅甸共产党,与缅甸政府实现民族和解,成立民族自治政府,提出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紧握自卫的武器,发展经济。 缅甸佤族地区的和平发展是艰难和曲折的,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初期,罂粟种植、鸦片贸易和海洛因加工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一方面缅甸国内经济落后,拿不出多少资金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缅甸政府,中断了对缅甸禁毒的援助。缅甸佤族地区只能在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生产条件下,依靠历史上遗留的毒品经济的原始积累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为了争夺金三角中心的控制权(泰、老、缅边境地区),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坤萨长期激战。缅甸佤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1995),经济发展缓慢,但却获得了对坤萨贩毒武装集团作战的胜利。 坤萨覆灭后,缅甸佤族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占大金三角种植面积的1/2,产量占1/3。缅甸佤族地区成为了金三角主要的种毒、制毒、贩毒(包括冰毒)地区之一。给周边地区的国家及国际社会带来了毒品泛滥的巨大灾难。美国称缅甸佤族地区政府的主要军政领导人是金三角第三代世界鸦片毒枭,中国警告缅甸佤族地方政府个别领导人向中国境内走私贩毒,缅甸政府也认为佤族地方政府走在十字路口。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缅甸佤族地方政府领导层认真地思考了何去何从的问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96年至2000年)开始加快了发展步伐,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通、能源、宝石制造、商业、城镇建设、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替代种植方面也有进展,地方政府的经济和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并没有改变毒品经济仍然是佤族地方经济主要来源的状况。这种矛盾又特殊的过渡状况,又使缅甸佤族地区蒙上了一层不散的浓雾,怀疑、威胁、恐惧┅缅甸佤族地区向何处去?受到举世的关注。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概况 一 地理位置: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二 历史: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岩帅、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第二阶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和平建设时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其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优质答案2:

佤邦只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一切都有可能,毕竟佤邦的底子比较好。

战争和鸦片是佤邦的两个标签。

佤邦在整个20世纪一直笼罩在硝烟里。佤邦先后爆发了部落人头之战,部落抵抗日军之战,缅共与缅甸政府之战。直到2003年佤邦才停止了内部的最后一次内斗,成立了特区。

罂粟和战争在佤邦的历史上经常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共生共荣。鸦片的暴利产生了金三角一代代的军阀和毒枭。60至70年代,西方通缉的第一代毒枭是鸦片将军罗星汉。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坤沙称霸金三角。80年代,以毒养军的势头开始。1989年缅甸分裂为4只地方割据势力,促成了以缅甸为主的新金三角局势。1996年,佤邦帮助缅甸政府打败了坤沙,佤邦也成为了新兴的毒品王国。

(坤沙)

佤邦第二号人物李自如,外表祥和,总是以微笑示人,而他却被称为辣手将军,祖籍云南,36岁就当上缅甸中部军区司令。李自如与佤邦第一号人物鲍有祥相识于1972年,当时两人都是低级军官,而李自如飞黄腾达后,提拔鲍有祥为缅甸中部军区的副司令。89年缅甸发生兵变后,李自如审时度势,拥戴佤族头人的儿子鲍有祥为佤邦之首。同年,佤邦拥兵自重,与缅甸政府实现和谈,成为地方割据政权,实际上缅甸政府无法插手佤邦的事务。

(李自如)

鲍有祥由于其出身,在佤邦部族拥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也团结了佤邦一切能团结的力量。鲍有祥由于其父鲍岩嘎亲共,导致其全家被国民党残军追杀,鲍有祥在残酷的环境中长大,形成了他个性强硬的特点,私下里他痛恨外界称他为毒品王国的君主。

1969年,20岁的鲍有祥联合其他佤族游击队加入缅共。此后,佤兵一直是缅甸最能打的军人。鲍有祥脱离缅共后开始了单干的道路,1989年,鲍有祥发动兵变,和平解散缅共,成立佤邦联合军,自任总司令。

(鲍有祥)

2002年联合国禁毒署的年度报告显示,缅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至少占全球鸦片产量的50%到60%。而在缅甸,最主要的鸦片来源就是佤邦。如今在佤邦的首府邦康,鸦片的买卖是被官方明令禁止的。但是只要有当地的朋友带领,鸦片还能在黑市里买到。

佤邦的这两位风云人物都在1989年之后迅速暴富,外界怀疑,这是靠毒品的暴利积累的财富。然而他们均否认,而且外界也没有找到他们直接参与毒品交易的证据。而佤邦的第三号人物,魏学刚则是证据确凿的毒枭,他原本是坤沙部下,1995年投靠佤邦,2002年曾被美国认定为全球十二大毒枭之一,并以200万美元悬赏通缉。在被美国通缉后,魏学刚从此人间蒸发,不在公众面前出现过,然而佤邦也从未撤销他在佤邦的南部军区司令的职务。

(魏学刚)

2002年,美国人用卫星发现佤邦的罂粟成倍增长后,透过泰国透露消息,称不排除对佤联军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不仅是传说中来自美国的军事打击,来自政府军和缅甸其他割据势力的威胁也一直存在。

战争的阴霾是佤邦禁毒的障碍。或许在这种军事压力下,李自如主张在禁止种植罂粟后,把橡胶作为主要替代作物,来解决佤邦人的经济来源问题。然而禁毒之后,佤联军将没有足够的军费来源,以保持其地方武装的支出,用以抵抗军事威胁。这也为佤邦的禁毒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鲍有祥的弟弟鲍有华因为吸毒和制造化学毒品,曾被撤销职务,2004年佤邦还决定裁军20%,佤联军的建设重点也转移到农业生产,这也表明佤邦有意在去毒品化。

1886年英国人把罂粟带到了缅甸。这种看似美丽的花朵,开满了缅北的崇山峻岭。逃亡到缅甸的国民党军官李弥是种植罂粟的提倡者,从此以后开启了佤邦的军阀以毒养军的恶果,把佤邦变成了曾经世界最主要的鸦片产地。1997年佤联军向世界宣布,2005年的春天,佤邦在收割最后一批罂粟后,从此全面禁毒,而且佤邦在战胜坤沙,获得了其在泰缅边境的地盘。从1999年起,佤邦动员居民大规模向南佤迁徙,计划迁徙40万人。以此将北佤山区种植罂粟的农民,逐渐迁往适宜种植水稻,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地区,以摆脱对罂粟的依赖。

与果敢不同的是,佤邦在英国人没来之前,一直是以种植茶叶为生。佤邦所在的地区并不像其他缅北的高寒气候,没有罂粟的替代经济。也就是说,佤邦只要决心摆脱鸦片的毒瘾,是有机会重新转型的。关键在于要经历转型的阵痛期,坚决拒绝罂粟产业的暴利。

看上去鲍有祥确实有去毒品化的决心,如果佤邦能摆脱战争的阴霾,军阀特权的腐败,罂粟种植的依赖,或许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佤邦的明天会更好。如果真是这样,佤邦的两位枭雄或许可以摆脱外界对其的偏见,其历史地位也会被改写,佤邦的百姓也因此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三、云南省有两个佤族自治县,分别是哪两个县?

优质答案1:

云南省有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区,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县接壤,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达89.33公里,县城驻地距省会昆明864公里,距思茅293公里,境内东西横距4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勐卡路1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盟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87291人。

西盟佤族自治县粮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咖啡、甘蔗、米荞等;工业形成了水力发电、采矿冶炼、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旅游景区有勐梭龙潭、木依吉神谷等。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临沧市西南部,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40′之间,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北邻耿马县,东接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相连,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和南邓特区接壤,国境线长147.08公里。总面积2446.4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沧源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60262人。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辖4个镇,6个乡,政府驻勐董镇。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是祖国面向西南沿边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最前沿窗口。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有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沧源葫芦小镇、司岗里崖画谷景区等景点。2019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0年3月,沧源佤族自治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优质答案2: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个县的佤族人口分别为135595人和58532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8.95%。在佤族主要分布的地区,除了汉族之外,还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