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百科网
大碗百科网

八股文包括哪八部分 八股文的演变发展

0

八股文包括哪八部分 八股文的演变发展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提到科举考试,就一定要提起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文体由固定的格式组成。你知道八股文包括哪八部分吗?

八股文包括哪八部分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八股文的演变发展

1、八股文最早起源自唐朝的“帖括”。所谓“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写一种经书的注解。虽然唐代招官主要以诗、赋来考试,但并没完全废除这种“帖括”。

2、到了宋代,由于王安石主政,便以“经义”考试,这不同于唐代的那种专门记忆注疏原文,概括来书写答案的“帖经”,而是发挥对经文意义的理解来写文,因而名为“经义”。

3、在元代考试,专用“经义”、“经疑”为题来叙述,题材的范围,被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八股文形式了。

4、而到了明代,洪武三年,元璋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仍仿宋“经义”。到了成化年间,逐渐形成了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顾炎武《日知录》中说道:“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

5、清顺治三年,宣布恢复科举考试,沿用明朝的八股文,但有一些变化。但到了康熙朝,皇帝意识到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1665年,礼部侍郎黄机上疏:“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言微旨,以观心术。不用经书为文,人将置圣贤之学于不讲,请复。”1668年,康熙皇帝又恢复了八股文取士考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时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第二年就废除了八股。

八股文的意义

八股文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文坛由虚向实的一种进步。所谓“唐诗宋词明八股”,在八股文之前的古诗词,就内容、文字等而言,更讲究的是文字韵律。

唐宋时期的科举体裁是律赋。律赋的基本格式则是:两句四言的命题,四平四仄和依次转韵的八字限韵,且句句对偶。

科举考试文体从律赋到八股文的转变,可以看出,朝廷在选拔人才时,不再注重话说得漂亮有韵感,更加在意的是把话说得清晰且有条理。朝廷以八股文作为科举体裁,筛掉了大部分只知道风花雪月,咬文嚼字、计较平仄韵脚的末流文人。

八股文的作用

八股文的积极作用就是,让科举能够发挥朝廷选任人才的功用。

隋文帝开启中国科举取士制度以来,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很多人才为国效力。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以诗赋、策论为主,注重个人才气。明代的科举考试以《五经大全》的儒学经义为主,于是催生了八股文,八股文的写作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不但对于题目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写作能力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

八股文的负面作用就是,催生了“百无一用读书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八股文科举考试下的读书人写照。很多读书人穷尽一生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一旦这些读书人考上科举为官,由于缺乏对社会、民生、人情世事的了解,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各类大小事情,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