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百科网
大碗百科网

红色家庭是什么意思(是指的什么人)

0

红色家庭是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家庭,大家尊称这样的家庭为“红色家庭”。

历史不应只是被识记,而应被汲取。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已经忘记了那段以鲜血为墨、生命为笔、汇集了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的心血绘写出来的历史篇章。今天伴着呼啸的寒风,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来到了目的地——邯郸市第六店村。我今天见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老支书张克瑞,在和他老人家的聊天中,我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家庭,这是一个无名的红色家庭。

这段历史要追溯到百年前,第六店村有一位名叫“张恩成”的男子,张恩成下有六子,在他的决定下,分别让他的老二张连山、老五张品山、老六张友山全部参加革命,其余三子在家照顾家庭。而那位参加革命的张连山正是我采访的老支书的父亲。

我们这里一直流传这一个红色故事名字叫做“王殿起客栈夺抢”(《魏县县志》中有记载)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张连山, 张连山在1936年加入了29军132师,后在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的带领下参加了著名的卢沟桥战役,身为排长的张连山决心誓死保卫北平城,但大势已去而后接到撤退命令后的张连山回到了老家,在1937年正式地加入了共产党。在党和组织的安排下,张连山领导地方武装,在担任武工队大队长时期,张连山主要负责武装力量,尔后在1939年成立了“牙里区”抗日基干队和卫河支队等武装力量。河南和河北的分界河是当时敌人最大的一条水上运输线。张连山带着卫河支队不停地活跃在这条分界河上与敌人作斗争。1942年,卫河支队发展成为了漳河民兵大队,部队虽然发展了起来,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武器装备,这让张连山发起了愁。但是,没过几天,张连山接到了地下线人“王殿起”汇报称,当天夜里有一胡姓排长带领十余伪军在他客栈过夜,听说明天会进入其他村进行大规模武装扫荡。

张连山当即作出决定,他命令各分支小队队长带领漳河各个民兵队十余人,持猎枪、火铳、大刀和棍棒拼杀过去。那天夜里,他们把猎枪和火铳从窗户上插了进去,张连山命所有人都在外面埋伏,而他只身一人踹门而入。只见他大袍子下有一盒子炮形东西,张连山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就这样,他们漳河大队一枪未发取得了胜利。由于物资的缺乏,当时的猎枪和火铳里面根本没有弹药,张连山的长袍下也没有手枪,有的只是用手指做出的假枪动作,这也就是张连山让所有人在外面埋伏的原因,一旦失败,其他人还有撤退的机会。

在此之后,有了武器弹药的漳河民兵大队更是活跃在漳南县和大名县之间,他们炸碉堡,抢日伪火轮,和元村伪军混成旅正面交手。可是,也正是如此,受到了日军的残酷扫荡。日军汽艇沿着河道从上而下,每到一个村庄就会下来一名日军,他们穿着短裤,手里拿着三八大盖,腰里挂着锤子和弹药。刚到村口,这名日本军人就把枪放在了村口的大磨盘上,手里拿着他的铁锤子就进了村。进村后的日本人看谁不对,就在谁脑袋上砸一锤子。什么时候把人砸得蹲到地上满头流血什么时候结束,最后还糟蹋了很多妇女。张连山知道此事后,在大堤旁设伏,活活勒死了这名日本人,并抛尸河中。尔后,日本人带领大量伪军来屠村,由于人数之多,漳河大队根本抵挡不住,正值濒死决战之际,村里唯一一片净土,也就是当时的德国人在村里兴建的一所教堂,走出了一位德国神父,同为轴心国的日军听了那位德国神父的话,一枪未发带兵撤退了。

老五张品山化名张品他的一生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1935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清南大(三县)抗日先锋队大队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导员和高陵县县常委兼第一区政治委员(濮阳市志中有记载)。张品山和六弟张友山从加入革命起就一直在和敌人斗智斗勇、身经百战。最后在解放时期张品山带领队伍配合主力部队在濮阳市和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取得了胜利可张品山永远的留在了这里。(现有烈士证)

因为张连山是共产党员,还是漳南县和大名县的革命带头人,他的家里也从来没有平静过,每天家里都会被掘地三尺,满院子到处都是马粪,这是因为敌特来抓共产党员,把他的家糟蹋得不成样子。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当时张连山的大儿子张克勤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十八岁的张克勤就已经担任了民兵连连长,年纪轻轻的他走过了抗日的艰苦历程。在1947年,国民党对我解放区进行了猛烈的进攻,西从安阳市东至南乐县,国民党组织还乡团对我共产党员和亲人群众进行无情的杀戮。张连山接到上级“王从吾”(1946年冬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领导“冀南军民”支援主力部队作战,解放后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命令,带领所有队伍撤退到漳河以北,等待主力反攻,后张连山指挥手下民兵连连长,也就是他的儿子张克勤,对敌占领(漳河以南)进行侦查。张克勤带领范成领、张富顺和其他两人参加了这次敌后侦查任务,可是敌人防备森严,他们并没有获取多少有用的情报。在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被特务举报,被还乡团派兵追击,他们五人在张二庄乡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只有张富顺一人突围,其余四人被俘。张克勤、范成领等四人被还乡团用重刑一一逼供,张克勤经受了在烈火上的炙烤、在老虎凳上的煎熬。烈火熏的他,渴了只有那血红般的辣椒水,饿了只有那烙铁和棍棒的“伺候”。经受了炼狱般的折磨,张克勤的右眼被打瞎了,范成领和其他两人也被打得不醒人事。然而严刑拷打下的共产党员们并没有屈服,钢铁意志的长城并没有坍塌,最后敌人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为了震慑其他人,国民党在张二庄召集所有百姓对他们四人进行了活埋。在被埋几个小时后,张克勤用不屈的意志支持着他从土坑里爬了出来,但是饥渴让他全身乏力。正在这时,他看到了一名“捡粪”的老头,张克勤对老头说:“大爷给我一口水喝吧,我一点力气也没了”。老头满口答应,让他稍等,但张克勤等来的不是那救命的热水,而是敌人的刺刀,敌人的枪托打烂了他那刚毅的面庞,敌人的刺刀刺穿了他那厚实的胸膛。年仅20岁的张克勤把他最美丽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和党,但却把坚韧不拔的意志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现有烈士证)

老支书讲到这里已是潸然泪下,他用一首诗来阐述他的哥哥张克勤的一生。

忆哥-张克勤

出生入死为革命,

壮烈牺牲留美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张克瑞

战斗胜利后的张连山因兄弟和儿子的离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几年后抑郁而终。

老支书从小就在敌人“斩草除根”的追杀中成长,四处躲避追杀的老村长心智比同龄人更是成熟很多。老一辈人受到了敌人不同程度的迫害,面对亲人们的一次次离别,面对兄弟的悲惨离世,自己也在担惊受怕中度日,一颗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赤诚之心在老支书的胸中慢慢成熟……终于,他盼到了毛泽东在主席台发出的轩昂之音,他等到了1949年那划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羽翼所带来的欢喜,他一直坚信着,也一直支持着,踏着坚实的步伐,按照共产党的指引,走出了一条救亡图存的光明之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聊到这里,我由衷地佩服老支书的一家人,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新中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向这些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我们应当牢记这段历史,让这段红色记忆书写于我们心中,让时光定格于此。在缅怀那些革命先烈的同时,也应低头沉思,将那些革命精神、高尚品格吸收借鉴、充分采纳,将红色历史继续传承下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踏阅风景,风雨兼程,为使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奋斗下去,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下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